潍医附院介入血管外科中心开启血管“无植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又称“腿梗”)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我国,中老年的发病率高达15%-20%。支架植入微创有效,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支架内再狭窄是目前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
术前病变血管示意图
学术兼职:全军介入诊疗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创伤修复委员会常委,中国医促会创伤修复会介入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山东省4个专业委副主任委员。
潍医附院介入血管外科团队是一支有强烈责任感的开拓创新型团队,在“有介入、无植入”的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新型技术治疗复杂、疑难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血管闭塞性病变,期待未来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带来福音。
张希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文职二级,技术四级。
术后三处病变血管完全再通示意图
病例介绍
主要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津贴,全军医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军队科技领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军队专业技术突出贡献奖,军队医学科技创新标兵。荣立个人三等功7次。
减容技术是血管闭塞性病变治疗的趋势,其原理是利用物理的方法清除闭塞血管腔内的血栓、斑块等组织,恢复原有管腔和血流。“减容”乃大,减的是导致血管闭塞的“杂物”,大的是血管管腔和血流速度。近年来,通过减容、药物涂层球囊等新技术的应用,减少或避免了支架的植入,提高了血管的远期通畅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无植入”以致远,“无植入”即术后体内无支架、无异物,让患者潇洒走世界,畅行远方。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因“间歇性跛行2年”入院,既往多次以腰椎病治疗,效果不佳,来院后明确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影像检查提示双下肢血管多发闭塞并部分中重度狭窄。
张希全教授带领团队进行充分的术前研判,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采用减容技术+球囊血管成形术为其进行治疗。术中患者全程清醒,仅仅通过一个3mm左右穿刺点,历时1小时左右,应用上述技术顺利开通所有病变血管,术后造影显示无限流性夹层,血流恢复满意,患者术后下肢皮肤温度即刻回升,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张希全教授术后与患者交流病情时说,按照传统的手术方法,该患者最少需植入3-4枚支架,但在综合应用业内最新技术之后,最终以零支架植入的方式完成了上述手术,提高疗效的同时,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记者 蔚晓贤
科研学术:第一主研获军队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5项、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6项。承担军队重点课题5项。军队“十五” 、“十一五”“十二五”医学科技先进个人。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7篇,第一作者发表中华系列期刊论文29篇,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253篇。
近日,潍医附院介入血管外科中心主任张希全教授团队应用业内最先进的减容技术联合球囊血管成形术成功为一例复杂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的患者以零支架植入的方式开通血管,效果显著。
专家介绍
文章来源:《外科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wkllysj.cn/zonghexinwen/2022/1009/1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