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大医大魂诠释允忠
黄志强生前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病房进行临床教学 孔令占摄
见到他时,他已定格于照片中,面容透着慈祥。
眉毛弯弯的,眼睛弯弯的,嘴角弯弯的……白兰、银菊、黑纱,簇拥着他的微笑。
3个月前,他在自己抢救过无数重症病患的解放军总医院,永远闭上了眼睛。弥留之际,他请求放弃治疗,不要浪费医疗资源,并留下遗嘱:“生老病死是人的规律,我心坦然……不设灵堂,不挂挽联,不摆花圈,不举行告别仪式,遗体用作解剖,骨灰撒入大海……”
93岁,漫长而又短暂。回首人生路,他用一辈子种下一棵参天大树。为祖国医学事业奋斗终生--这个目标,就像穿越近一个世纪的火焰,燃烧了他的全部生命。
一位诗人这样赞美他:大医大魂/一生诠释允忠允诚/大仁大德/一世守望至精至爱/当生命的烛光消逝/悄然之间/有泪落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奠基人之一、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组长黄志强,以他跨越世纪的传奇人生,让人们看到了一位苍生大医的精神高地!
大医精深--
“敢为天下先,治别人治不好的病,开别人不敢开的刀”
黄志强很“神”,“神”在他的一双手。
他的手,上了手术台,操起柳叶刀,稳、准、巧,一丝不抖。
他的手术水平被医生们称为“魔鬼级”--“老先生把肝胆研究得太透了,熟练得就像解牛的庖丁,恢恢乎游刃有余……”
即使再富想象力,也难以描绘出人体肝胆器官的复杂程度。
进出肝脏的管道,枝枝丫丫,密密麻麻,如同一棵大树,枝叶繁茂,难以尽数。肝胆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就是要在纵横交错的管道间,斩关夺隘,精巧游走!
“黄老做手术厉害,是因为在他眼里,肝胆已是立体的、透明的了,如同将军了解战场上的每一道山川河流。”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姜凯说。
直至上个世纪50年代,针对中国人特点的胆道外科研究还是一片空白。胆道外科主要面对3大疾病--结石、感染、肿瘤。资料显示:中国4%-7%的成年人患有结石性胆囊炎。肝内胆管疾病以其严重并发症和晚期高死亡率,曾被视为“不治之症”。
“敢为天下先,治别人治不好的病,开别人不敢开的刀。”从零起步,筚路蓝缕,在中国肝胆外科“拓荒之旅”上,黄志强一次次开拓前行,推动我国肝胆外科事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他在国际上首次为病人成功实施肝动脉结扎术,使肝内胆管大出血不再是不治之症,实现了外科和肝胆史上的双重突破;
他在国际上首开用肝脏外科手术解决复杂胆道疾病的先河,这一技术为国内外广泛采用,成功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肝胆外科专科,创建了全军首个肝胆外科中心,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肝胆外科理论与实践体系;
他编撰的《外科手术学》《胆道外科》《肝脏外科学》等24部学术专著,填补了我国胆道外科领域医学教材的多项空白,成为几代专科医生的启蒙教材……
正因这些卓越建树,他被同行尊称为“中国胆道外科之父”。
在医学界有“南吴北黄”的说法,说的是中国肝胆外科领域的两位“泰斗级”人物--“南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的吴孟超。“北黄”,就是黄志强。吴老擅长肝脏,黄老精于胆道。
黄志强的秘书王燕生回忆:有一年,吴孟超曾把一个疑难胆道疾病患者,介绍给黄志强诊治。
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任国荃说:“黄志强院士开创了一系列领先世界的医学成就,挽救了无数垂危的生命,用一生托起了医术与医德两座高峰!”
2012年,90岁的黄志强被授予“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这是国际公认的外科学殊荣。
证书上写道:“谨此学院和全体院士授予黄志强荣誉院士称号,对他为人类服务中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钦佩和感激,并赋予作为本院院士的所有荣耀与特权。”
大医至诚--
“攀登世界医学高峰,中国人必须占据一席之地”
解放军总医院外科大楼17层,有间黄志强生前的办公室。
推门而入,枣红色的书柜里书籍满柜。沙发前的茶几上,靠墙的书桌上,依旧摆满中外报刊,还有大量函件。
墙壁上,一张黑白老照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照片上,西装革履的黄志强,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黄志强的一生,有着太多传奇故事。故事的起点,要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
文章来源:《外科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wkllysj.cn/zonghexinwen/2020/1112/363.html